“民以食为天。”饮食是人类诸多习俗中最为重要的,吃什么、怎样吃,反映了人们的情趣和性格。年年岁岁,日日餐餐,信阳小城饮食文化的内容日渐丰富。 信阳地处南北交界,山川秀丽,物产丰富。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,盛产精米白面,光主食就比别地档次高。因而吃在信阳实在是天时地利所造就。  三鲜锅巴
信阳人历来好客。或逢年过节,或寿辰喜庆,或婚丧嫁娶,或亲朋来访,都要款宴相待。信阳人待客既有北方人的厚道热情,又有南方人的精致讲究,席面上特别注重菜的质量。往往是四个凉盘,八个热盘,外加八个汤碗俩火锅。酒席往往是边吃边上边撤,席面上如流水般永远新鲜。近年来,由于党的富民政策,人民生活提高,宴席上佳肴更是赫赫扬扬,五颜六色,极为丰盛。有一道菜叫“平地一声雷”。把沸滚的鱿鱼汤浇在脆黄的油炸锅巴上,顿时劈叭作响,宴席上便一片喝采,声色俱茂。  清炖甲鱼
信阳湖塘河堰,盛产各种水产品。一般信阳人日常生活往往离不开食鱼,餐桌上的鱼盘增添了节日的喜庆。鳝鱼、甲鱼特受申城人青睐,爆炒鳝丝,清炖甲鱼,被视为上等佳肴,端上桌来满席生辉。炒小虾米,配上鲜韭菜,炒出来红绿相间,俨然一盘工艺品。炸小河蟹,焦酥脆黄,如金币一般,使人不忍下咽。  小河虾炒韭菜
豫南山乡娇嫣丰饶,信阳人爱屋及乌,嗜吃野菜谐为野趣。春在溪头荠菜花,家家都把新春里包一顿荠菜饺子视为美味。四月,大别山槐花飘香,榆树挂钱,人们采撷来满篮碎银似的槐花和翡翠似的小榆钱,做上一顿槐花饭、榆钱粥。雨后的地菜皮象黑木耳一样光亮肥硕,搁上些红辣椒烹炒,端出是地道的“红与黑”。  地菜皮
信阳小吃特多。或早或晚,申城街头小摊贩云集,叫卖声萦绕于耳。但见油条、大饼、麻花、蒸饺、馄饨、元宵、油茶……各种吃食应有尽有。独具信阳风味的小吃更是惹人喜爱:焦酥酥的绿豆丸、辣滋滋的糊辣汤、油冒冒的烧鸡、香喷喷的甜酒。一律地道的信阳造,吃上一口,硬是要你想上半年回味无穷。尤其是细腻白嫩、如脂如雪的豆腐脑儿,搁上白糖,一个吸溜儿,入口绵甜光滑,煞是惬意。故而信阳豆腐脑有“薄如细滑嫩如脂、醪似琼浆炙人口”的美誉。对于申城小吃,有人做过粗略统计,大约要有50余种,林林总总的摊头小吃,堪称信阳一景。  豆腐脑
信阳人饮食习惯,多年来少有改变。改革开放以来,外地乃至外国的食品和烹调技术不断传入信阳,虽然本地名菜仍保有不衰地位,但不少人特别是年青人,已把部分兴趣转到新奇食品和新的饮食习惯上。例如过生日必定办彩色蜡烛的生日蛋糕。西餐面点日益受到青年人喜爱,并将其置为高品味的象征。啤酒饮料正逐步代替传统的烧酒,喝咖啡与喝茶水并行不悖。入冬时节,人们大都光顾欣赏牛、羊肉火锅的餐厅,品尝一番冬的温馨。在街头吃大排档的广东吃法正日渐盛行。 提起信阳吃,似乎没什么特色,好像全国各地的吃法、吃食、信阳都吃,酸、甜、苦辣样样吃,可这恰恰正是信阳的特点。尝了信阳小吃,等于吃遍全中国。信阳多美食,名不虚传。 来源:头条梦幻梦想者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