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4842|回复: 0

这一口春天的魂儿!记者带您探访疫情下的信阳明前茶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4-5 14:53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李鑫 杨小燕












4月1日,山青水绿,春风拂面。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驱车1个多小时,深入信阳毛尖核心产区浉河区董家河乡、浉河港镇探访明前信阳毛尖的采摘、销售情况。

曾经水泄不通的路面如今一路畅通

浉河港镇西湾村坐落在南湾湖流域上游,生态和谐,风景优美,气候适宜,是绝佳的优质茶产地,也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。该村种植有上万亩的茶树,大部分茶树树龄超过20年,最早的茶树已经上百岁。汽车在风景秀丽的山间穿行,车身四周,连绵起伏的茶山一望无际,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茶香。

近年来,浉河区政府依托茶产业,大力打造文旅项目,成果颇丰。每年3月开始,每逢节假日,茶乡吸引的市民们总能将道路围堵得寸步难行。4月1日下午,记者一行驱车行驶途中,许多路段正在紧张施工,即便如此,车辆通行几乎未受到影响。茶乡肉眼可见的“冷清”了不少。

 

相关部门发布招工信息

茶叶是浉河区的支柱产业。明前茶采摘难度大、产量低、品质高。尽管价格昂贵,却深受市场欢迎。明前茶在信阳毛尖的销售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恰逢明前茶开采的档口,3月19日,信阳市通报浉河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情况,信阳全城落实严密的疫情防控举措。“往年村子里这个时候早就人声鼎沸、锣鼓喧天了。如今许多采茶工人担心疫情不愿再过来了,再加上连日的阴雨,村子里静悄悄的。”3月下旬,一位茶二代向记者叹息道。

比茶农更急的是当地政府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,全区茶园面积60万亩。在通报疫情当天,浉河区召开春茶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,动员全区上下抗疫情、抢增产、保增收,牢牢守住疫情防线,打好春茶生产攻坚战。3月23日,信阳市人社局发布浉河区春茶生产用工招工信息称,急需招聘采茶用工7万人,鼓励劳务中介组织、经纪人参与到招工中。随后,多家媒体转发了此条消息。

春风唤醒了沉睡的茶山。3月28日,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宣布2022年信阳毛尖正式开采。记者在茶园见到,成片的茶树丛中“点缀”着稀疏的采茶工人。一垄垄茶树,经过大半年的积淀冒出圆润的芽头儿。采茶工们立在茶树丛中,头顶防晒帽,腰系竹筐和水杯,手指在茶树丛中飞舞。一片片芽头被采茶工们小心地放进竹筐里。经过数小时争分夺秒的劳作,小竹筐里才逐渐出现明显变化。清明节过后,气温升高,茶叶生长加快,茶园将需要更多的采茶工。

“往年,我们村里基本需要招来1万多名采茶工,今年总共招来了5000多人。”西湾村支部书记周志国向记者介绍,该村茶园多在房前屋后。“我们这边招人条件更加便利,采茶工不用翻山越岭就能上茶山,即便如此,我们今年只招到了目标的一半。这些采茶工大多来自附近的乡镇。现在疫情形势紧张了,许多外地的茶工过不来了。”周志国补充道。










鲜叶价格回落

从市区到浉河港镇西湾村,沿途需要经过董家河乡、谭家河乡。当天下午2时许,记者探访了董家河一家鲜叶交易市场。一片空旷的场地上,四五十家商户们将汽车一并排开。车辆后备箱开着,摆放着收到的茶叶鲜叶。白筐和计重器则被简单地安置在地上。茶农们趁着采茶工吃饭的间隙,将采回的茶叶小心装到筐子或者袋子里,然后送到市场来销售。

“啥价?”

“你看着给……”

“140”

“那太亏了。”

交易过程简单、干脆,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。两三个回合下来,生意谈成或者谈崩。在一家摊位前,茶农与商家因5元/斤的差价未谈拢。“疫情对茶叶市场影响很大,外地茶商过不来,茶叶价格上不去。我们原本一斤也就挣个几十块钱的加工费,四五斤鲜叶才炒出来一斤成茶,如果收回的鲜叶价格高了,我很可能就要自己贴本了。”看着记者不解,趁着空隙,店主向记者解释道。

“明前茶刚出来时,许多人想要尝鲜,销路还不错。这几天,茶叶销售后劲不太足,鲜叶价格有所回落。如果价格继续回落,可能一部分茶农会放弃部分采摘。”周志国告诉记者。

快递助力信阳春茶销售,春茶成本提升

在茶山上,记者不时见到顺丰快递车在揽件。“今年茶叶不好做,销售的茶叶基本上都是依靠顺丰往外邮寄,一些地方连顺丰也过不去。找咱买茶的大都是老顾客,快递费咋好意思让人家掏?!我今天给内蒙的客户邮寄了4斤茶叶,快递费都近200元了。这些都摊到茶叶成本里了。”浉河港镇经营多年的茶商胡正国向记者“大倒苦水”。

“去年我招了120多名采茶工,今年只来了不到40人,而且年龄偏大,采摘效率比较低。根据疫情防控政策,这些工人每隔1天需要做一次核酸检测,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成本。”胡正国表示。

“疫情对信阳春茶影响比较大,一方面外地采购商进不来,另一方面很多客户只能通过快递买茶叶,减少了实地察看的体验感,自然也就减少了采购量。目前,大部分的鲜叶由本地专门做加工的收过去了,大量的信阳毛尖也还没有上市,目前今年春茶价格走势还不明朗。”信阳市茶叶协会秘书长张久谦告诉记者。

大学生直播带货,宣传信阳毛尖回报家乡

近年来,网络的兴起丰富了信阳毛尖的宣传和销售渠道。当地一些茶农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纷纷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推广信阳毛尖。在探访的过程中,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“李云溪”也加入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的直播中。提起李云溪,信阳人并不陌生。96年出生的她毕业后返乡创业,通过长达11个月的拍摄,向外界推介信阳毛尖。

受困于疫情,李云溪和她的同伴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信阳毛尖的发展探寻着出路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28 13:02 , Processed in 1.162228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