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去春又来,又到了过年,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,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,身为信阳人,自然会懂得一些信阳的过年风俗。 
除夕前的两天家里就开始打扫卫生,很多人也依旧保持着这个习惯。除夕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,过去叫“扫洋辰”。 购置年货、杀猪宰羊、烧卤汤、包饺子、贴春联、除夕年夜饭之前祭祖、吃团圆饭、压岁钱、看春晚。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,谈谈今年的收获,聊聊家常,一年也就是春节回家才能见到父母,平时在外工作也很少和家人沟通,趁着过年期间在家多陪陪父母。 
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,新年钟声响起,整个夜晚都是烟花很漂亮。我们老家有句老话,过年不放鞭炮,等于没过年。 大年初一拜新、初二女儿带着家人回娘家、初五“破五”。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,这年才算过完了。 信阳人过年基本上都还是按照这个惯例来完成,除了说近几年新流行起来的旅行过年。一家人出门在外也就免去了这一系列的习俗。 年味是家家团圆、幸福美满。年味是亲人间的问候和祝福,是饭前茶后欢乐的笑声,这一年的辛苦,春节期间也算是最放松,时间过得最快的时候。 
越长大越孤单,在外越想家,特别是工作离家乡远的人,即使上千公里,春节也要必须赶回去和亲人团聚。家乡的年味,永远是最浓的;家乡的年味,永远是最亲的;家乡的年味,永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。 来源:头条韶华说农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