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5989|回复: 0

童年的美食 妈妈的味道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1-12 10:54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

“你们家乡的芝麻叶这道菜,真好吃!”几天前,一位异地朋友简单的一句话,像打翻了五味瓶,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。总想写一篇文章的欲望,吞噬着我半老的心;对童年生活的回忆,充盈着无限的欢乐和酸楚;对父母的思念之情,凄然而泪下……
那还是上世纪集体经济时代,尤其在农村,缺吃少喝再正常不过。人口多的家庭,假如没有劳动力,挣不来工分,到年终分的粮油就要比劳动力多的家庭少,注定是标准的“缺粮户“。所以那时借米借油,甚至讨饭的家庭比比皆是。
七十年代初,农村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。为了社员有菜吃,生产队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口多少,分一小块土地给你,叫“自留地”。主要是做菜园,种点时令蔬菜,供全家人吃。假如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,一家人的吃菜就是一大难题。最困难的时候,将一个烧熟的青辣椒切碎,和着稀饭,给点盐搅拌一下,就是一家人的下饭菜。
我记事时,我家是大家人口,“缺粮户”。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和田地打一辈子交道,身体比较结实;母亲体弱多病,既要上工挣工分,还要照顾一家人的日常生活。父亲比较勤劳,为让我们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,从来就没停歇过。他知道分的粮油不够吃,平时趁着上工前、放工后这段时间,背着挖锄铁锨,到处寻找能开荒种庄稼的地方。经过父亲的辛苦努力,在山坡上、沙滩边,开垦了不少荒地,种上了小麦、油菜、芝麻、红薯等粮油作物。父亲的吃苦耐劳,母亲的精打细算,一家人一年的吃喝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。


每年到了农历的六七月份,正是蔬菜的淡季。春季种的黄花、豇豆等已经“罢园”,秋季的蔬菜还没种上。那时根本没钱到集市上去买菜回来吃。每家每户只好自己想办法,没什么要求,不管什么菜,只要能吃就行。
每到这个时候,母亲就吩咐我们到自家地里去采芝麻叶。因为这个时候,正是芝麻生长旺盛的季节。我们提着菜篮子,来到父亲开荒种植的芝麻地里,从植株下面开始,一片一片的往上采,就是下面发黄了也要采下来,上面小的留着以后长大了再采。(等芝麻成熟的时候,基本没有叶子了。当然对芝麻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,不过那时没办法。(
当我们把芝麻叶采回来以后,母亲就开始忙碌了。拣杂去叶柄,拿到水里清洗泥土。一切准备好,再用大锅烧一锅温水,把芝麻叶倒进锅里烫几分钟。(这样做主要是去除芝麻叶的涩苦味道。)
烫好后,母亲就把芝麻叶从锅里捞出来,拿到塘边的石板上,一遍又一遍地搓揉。最开始揉出来的是黑水,直到揉出来的水变成青黄色,说明揉好了。再一次清洗干净,拧干水分,这时芝麻叶的颜色变成了黑褐色。


洗净的芝麻叶拿回家,简单地抖开晾一会,等明水基本消失,母亲还要找来平时腌制野菜的坛子,装一层芝麻叶,撒一点盐,坛子装满后,再在坛子口塞一个丝瓜络,用一个大碗装半碗水,把坛子倒扣在大碗上。这样做的目的是隔绝空气,使芝麻叶的保质期更长。
大约一个星期左右,就可以开坛了。当掏出腌制好的芝麻叶时,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,生的就能吃上几口。像这样的芝麻叶,不管是凉拌还是炒熟,在那个年代都是上等的珍馐。吃到嘴里,那叫一个脆,那叫一个爽!要是用芝麻叶下面条,那叫一个香!
这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,至今仍在回味。虽然现在的各种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,依然抹不去儿时的那一丝丝苦乐记忆!父母虽早已离我们而去,但是妈妈的味道永远留在我们儿女心中!


本文作者:河南省光山县泼陂河镇 胡 海
2021.12.17于安徽芜湖
来源:头条海阔天空151723555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30 06:52 , Processed in 1.179603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