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832|回复: 0

信阳毛尖茶你不知道的秘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9-13 11:13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信阳毛尖茶手工理条


信阳毛尖的“帚扫杀青”和“理条”
“信阳毛尖”的名字来自其细圆紧直的外形,这种外形的形成又与信阳独特的炒茶工艺有密切关系。
信阳毛尖的制法上一篇文章已经分享。其制法中有两个关键工序有些历史渊源。
当时,车云茶社派人到名茶产区浙江西湖龙井和安徽六安,购买茶籽、观摩学习制茶方法。它借鉴了西湖龙井的“理条”手法和六安瓜片的“帚扫杀青”制法,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。
六安瓜片的鲜叶是单片,比较轻,所以六安瓜片的帚扫杀青所用茶把较轻而软。信阳毛尖鲜叶原料的芽头较多,相比较六安瓜片来说茶青较重。
清代以前,在生锅中炒制茶叶时,信阳茶工双手各握一只用竹枝制作的小茶把同时操作,久之十分疲劳,难以长时间坚持。
茶百科的信阳毛尖茶手工帚扫杀青


清末民初,车云茶社茶工吴彦远试用炒熟锅的大茶把代替小茶把炒“生锅”,两手同握一只大茶把, 左右手重力互相交替,减短劳累,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炒出来的效果更好。这种方法被纷纷效仿,称“ 握把炒”。
然而,这样炒出的茶叶茶条弯曲欠光润,于是茶工们又设法改进。1925年,车云茶社的唐会卿试用“散把”炒茶,茶条满锅散开不成团,茶条也较紧匀,但茶仍欠直,外形不够美观。
后来,吴彦远在用散把炒制过程中,加入了理条的操作。西湖龙井是扁形茶,理条过程中先压再理,重复进行以达到龙井的扁平油润及外形的一致性。
茶百科的信阳毛尖茶手工理条及成品


而信阳毛尖为细圆的条形茶,需要达到细圆紧直的效果。于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时用手抓起茶叶,观看炒制程度,同时把结成团块的茶叶撒开、甩出再炒,即抓条、甩条。如此反复,炒出的茶条比较紧、直,色泽也变得鲜绿光润。
来源:头条@大鹏跨天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23 18:29 , Processed in 1.358519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