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多年前,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将信阳划归八大茶区之淮南茶区,并写道“淮南以光州上”;宋时,大文豪苏东坡赞“淮南茶,信阳第一”;百年之前,河南信阳人甘以敬在车云山集股组建“宏济茶社”,带领周边百姓垦荒植茶数百亩。春来茶园,茶农们采下新翠,制成好茶,几经辗转之后,惊艳亮相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。 


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,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,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,信阳因茶而名,茶农因茶而富,茶山因茶而绿。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,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,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。 


从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到“琴棋书画诗酒茶”,茶叶虽小,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 相关。河南省是农业大省、人口大省,也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,种茶历史悠久,茶文化底蕴深厚。2011年,河南省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依靠强化产业发展基础、强化宣传营销、强化科技支撑“三大法宝”打造茶业强省。 信阳毛尖 



谋划茶产业发展的大思路,最终要回归到对小茶叶的新认识上来。“发展茶产业,关键要尊重茶的商品属性,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,让产品扎根消费者中间,源源不断汲取发展动力。” 来源:云赏信阳毛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