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国度,出产的茶叶品种有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岩茶等等。甚至当年的茶马古道也一度名闻异邦。那么,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普洱、滇红、大红袍、铁观音等等,还有哪些知名的茶叶呢? 
闻说在河南省信阳市,产有一种不仅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,而且被誉为“绿茶之王”的茶叶----信阳毛尖。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,能摘取如此殊荣呢?此行信阳,要去它的产区一探究竟。 
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,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、贵、川一带。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,向东顺长江而下,向东南各省发展。东周时期,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河南。以致茶在河南传播,并在具有生态优势的信阳一带生根发展(今浉河区、平桥区一带)。唐朝时期,信阳已经成为著名的“淮南茶区”,所产茶叶品质上乘,被列为贡品。元代和明代,由于茶税过重,茶叶生产开始衰落。“毛尖”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,本邑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“本山行尖”或“毛尖”,又根据采制季节、形态等不同特点,叫作针尖、贡针、白毫、跑山尖等。民国初年,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,正式命名为“信阳毛尖”。 
信阳毛尖具有“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、香高、味浓、汤色绿”的独特风格,具有生津解渴、清心明目、提神醒脑、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。这与它的叶青采摘,制作烘焙等方法有着莫大的关联。如采摘鲜叶的时间、温度、风向、朝阳方向等均有严格的要求,更有“不采老、不采小、不采马蹄叶、不采茶果”等规矩。对于珍品毛尖茶的鲜叶、特级鲜叶等等品级,更有着非常严格的采摘条件要求。惟此才能保证产出的信阳毛尖茶叶保持一贯的高品质。并且在接下来的“鲜叶摊晾”、“茶叶炒制”、“茶叶储藏”等步骤,也需按照每个不同的工序要求严格执行。 


在信阳浉河区的文新茶叶生态观光园,目睹了信阳毛尖从采摘到成品的过程。从万亩茶园采摘叶芽,在烘培车间里观看茶叶炒制过程,加深了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认识,领略信阳茶文化的精髓。 



除了茶业生态观光园,在区内还建有茶博物馆与车文化馆,向游客介绍信阳毛尖茶的发展历史与信阳的茶文化元素。 睡仙茶博物馆 茶博物馆由老茶馆改建而成,总占地3800平方米,主建筑约700平方米,主要展示清末民初信阳毛尖八大茶社的历史,以真人实景形式展示唐宋时期饮茶斗茶情景,并对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过程进行展示和介绍。 


睡仙桥茶文化馆 茶文化馆以千年古村-睡仙桥村为依托,以茶和其他传统文化为元素,集文化传播、休闲体验、品牌展示、培训教育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馆。主要由六个展厅(茶文旅展示厅、信阳毛尖展示厅、中华茶文化展示厅、信阳毛尖品牌展示厅、茶美学空间展示厅),两个体验厅,旅游数据中心,无人超市和院中的曲水流茗组成。 

如今,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信阳毛尖,了解信阳毛尖的制茶过程,在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中,打造一批以现代茶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旅游景区,结合浉河区内的茶文化博物馆对信阳毛尖的发展历史的宣传,通过介绍信阳毛尖茶的整个生产过程,并让游客亲自体验茶叶采摘、信阳毛尖传统的手工炒茶技艺,品鉴优质的茶叶冲泡的毛尖茶,加深对信阳毛尖茶的认识与体会。 来源:头条@天意人心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