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69985|回复: 0

火爆淮滨的传统美食:胡辣汤与炒米粉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7-24 10:47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难忘淮滨的“胡辣汤”和“炒米粉”
忘不了老城的街,忘不了淮河的水,外面的世界再诱惑,淮滨永远在心窝。淮滨县城,旧称乌龙集,位于河南省信阳地区东北部,南面和东面毗邻淮河,水路交通方便。在清代和民国时,即是豫东南重要贸易中转站,淮河码头最多停泊数达三千多只(对)船、排,沿河蜿蜒十余里,热闹非凡。商人云集,生意兴旺,财源昌茂。淮滨地域虽属中原,但民众并不保守,不仅有农耕文化的踏实能干,还有码头商人的生意头脑。受此影响,这里的饮食既有实惠,又有花样。只要你在淮滨,总会与“胡辣汤”、“炒米粉”这两道平民美食不期而遇。
胡辣汤
淮滨胡辣汤起源于乌龙集时代,与任何地方的胡辣汤口味都不相同,有着地方特色,一旦品尝便会终生难忘。胡辣汤的主料必须取新鲜猪肉的上好五花肉,经过特有的加工程序,汤里的肉片酥嫩、滑柔。勾芡后的胡辣汤会加入海带、面筋、粉条等辅料,不同的铺子也会根据口味加入土豆、山药、虾米、鸡蛋皮儿、豆筋儿、豆泡、青大豆、花生米等。胡辣汤关键的出味佐料则有黑胡椒、扬州酱油和镇江香醋。
久远的过去,淮滨县城街道连着淮河沙滩,气候潮湿,往下挖几米就是地下水。胡辣汤既有肉香,又有辣味诱惑,不仅能果腹,还能排解湿气。在长期阴郁的日子里,胡辣汤就是阳光、就是温暖。早上尝一口,几乎使全身都受到震动,恰到好处的麻辣味混合着鲜香,深深吸引了很多人。
二三十年前淮滨城关的很多街巷口,总是有些架着大锅的摊子,打汤人一边用勺子的舀搅着,一边放开嗓门冲赶路的行人吆喝:“来,喝汤来,热哩!”。打汤很辛苦,凌晨就要起床干活,还要挑的很远的地方去卖,但在食客面前,打汤人总是满脸欢喜。热情感染路人,令人忍不住前去小桌前坐下,待你走近,汤锅的热气便扑鼻而来。有些认真的打汤人边拿碗边加一句:“想吃稠的,还是喝稀哩。”大勺子挥舞两下,就盛了满满一碗,端起小醋壶浇上几滴醋,鲜香呼之欲出。饭量小的人,喝碗胡辣汤就能管饱。饭量大的可以配上干食,喝一勺汤,再就着烧饼或者蘸着辣酱的小笼包,吃得好不快活。中午有人喜欢去吃更稠一些的剩汤,觉得口感更佳,此时临近收摊,有些打汤人则半卖半送,搞个优惠。有时碰到大人不在家的孩童,甚至不再收钱。这样不仅汤没有浪费,打汤人也可以早些收摊休息。
时代在变,可选择的胡辣汤花样很多,但记忆中的老味道始终占据内心。“旺旺胡辣汤”经过几年的改良,慢慢的受到了食客认可。



不同光线下的胡辣汤
炒米粉
淮滨的炒米粉大约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由何人引入滨城已不得而知。爆炒出来的味道香美、价格实在,从一开始就成为淮滨一道平民快餐。那个年代,众多地方企业在改制后失去竞争力,淮滨经济是比较困难,到后期已经是河南最穷县。就业岗位稀少,生活很艰辛,很多中年人不得不在工作之外谋一份兼职,奔到地摊行当。每逢傍晚,整个南大街帐篷一家挨着一家,一个炉子,一个鼓风机,两口锅,几张桌椅就干起来了。男人颠锅,女人打下手,做些洗刷、端菜、送酒之类的杂活。如果味道不好,就慢慢的没人去吃了。价格贵了,平民吃不起,不买账。看着各种食材在厨子们手中飞舞,火苗冲的很高又猛地消失,令人眼花缭乱。大家干活还是很认真的,一份好吃炒米粉,里面配有青红椒、肉丝、青菜等辅料,炒出来的米粉爽口、柔糯而夹杂有些许弹性。不仅可以管饱,还能当菜就着酒。岁月匆匆,难忘记忆中的炒米粉。
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味,是可以传承的。


来源:淮滨论坛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21 23:29 , Processed in 1.19004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