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茶,即信阳本地群体种;大白,即福鼎大白品种,近年来大量引进种植。关于旱茶和大白的种种,可以看: 我根据经验给出的答案是:如果从外形上看,泡开后旱茶一般是小胖肚、小叶头部多是圆瓣。大白茶比较细长、比较尖。 从朋友圈抓了茶农拍的一张旱茶泡开后的图,可能更直观。下图中红圈的地方可以看出,旱茶长成叶后,头部不是很尖,圆一些。 
但我并不认为我的答案权威,因为我自己在茶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。所以我又请教了两个人。 请教的第一个人是老陈。 
老 陈 老陈是做茶高手,做茶二十多年,全国的制茶大奖也拿了不少,在信阳毛尖圈里有很大的影响力,而且为人耿直、做茶认真,做的茶也很棒。 关于老陈,一个朋友在销售老陈做的茶时,找我写过一段关于老陈的文案,对老陈有实实在在的描述—— 别人称赞他茶做的好,老陈说:「因为这茶啊,他犟不过我。」别人说他是「匠人」,他却说「我是“犟人”」,还给自己取了网名「义阳犟人」。 我很佩服老陈的一点是:他是非常钻研的人,非常认真细致地做他的茶。不管是匠还是犟,真的是很令人钦佩。 老陈给我简单做了解释如下: 
微信语音转文字有很多错别字,我整理了一下,大概意思也是说旱茶的头鈍一些,大白的头尖一些。 老陈发了一张图给我: 
一杯茶里有旱茶也有大白,这也是常见的情况。茶园混种、鲜叶混采混炒的情况也不稀罕。 我请教的另一个人是珺景。 
珺 景 珺景是做茶世家的姑娘,外祖父周祖宏是信阳毛尖采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人,父亲肖兴亮是非遗市级传人。珺景家三代人传承制茶的故事,两年前我帮一个朋友主编一个民间茶媒体的时候,推送过一篇文章《茶乡姑娘即将毕业,是嫁给梦想还是嫁给茶?》里面详细地讲了她家的故事。 当时珺景面临毕业,在回乡弄茶还是到大城市闯荡之间如何抉择,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。后来珺景决定回家传承祖业,现在已经有了较为理想的开局。为了回应网友关切,后来又以珺景书信的形式推送了另一篇文章《嫁给梦想也嫁给茶:信阳,你的女儿肖珺景回来了》。 现在珺景的事业起步挺好的,也是茶二代、茶三代中比较有代表性的。之前有个朋友去信阳说逛了几家茶农感觉不理想,刚好他人在土门,我就介绍他去珺景家了。他喝后,赞不绝口,说没白跑一趟。我也很高兴,送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 关于如何分辨旱茶,珺景给出的答案是: 
这是从茶树长在地里面的角度给出的解释。大意就是说:旱茶茶树上发芽不规矩不整齐,东一个西一个,而且茶树成团状分布。 珺景还给了图: 

找出我今年清明节当天在车云山千佛塔下拍的旱茶茶树,也是这样一团簇一团簇的: 
从成品茶的角度,珺景也给出了解释: 
大意上,区别有个两个:一个是大白叶底看上去有点毛乎乎的,群体种更鲜活一些。另一个是,大白长一些,旱茶小胖嘟嘟的感觉。这个和老陈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,也和我答复网友的大差不差。 珺景后来又发了一张图,如下: 
她说这个图虽然看上去长,但是也是旱茶,就是气温上来了生长的快一些。虽然同样是细长,但是和大白的细长还是有较大区别。 她说的话我理解:白茶那种细长,是相对整齐、规则的,感觉有点像两个弧线分割出来的形状。旱茶相对杂乱一些、支棱一些。 请原谅我的词穷,有些感觉真不好表达。以上内容,也欢迎批评指正。 大家还是多喝吧,口感上来说旱茶的回甘还是好一些、滋味还是充裕一些。 来源:信茶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