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在喝信阳毛尖时感慨:「这个茶不错,茶毫多。」也有很多商家在做宣传时用一些诸如「白毫显露」之类的描述用语,甚至更有甚者喊出了「把健康喝到肚子里」的广告语。

那么,信阳毛尖的茶毫真的是好东西吗?
一、茶毫多生于嫩芽幼叶。那么茶汤里茶毫多,从一个侧面说明茶叶比较嫩。所以,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。
二、信阳毛尖的不同茶树品种间白毫差异较明显,比如引进的福鼎大白种的白毫比本地信阳群体种更多,但是口感不如本地品种。从这个角度看,茶毫多不一定口感更好。
三、茶毫的健康功效没有任何根据。茶毫,正规的称呼应该是「茶叶茸毛」。且看两篇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:
郭桂义《茶叶茸毛的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》一文结论:
「茶叶茸毛中茶多酚、儿茶素极显著低于茶叶中的含量,特别是氨基酸、咖啡碱、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茶叶中的含量,而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高于茶叶,似乎茸毛本身对茶叶品质无积极影响。」
陈文怀《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》中也有论述:
「茸毛本身对茶叶品质并无特殊影响,但其对某些茶类花色的外形,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, 能提高这些花色的价格。」说白了,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效益。
过分追求茶毫,不仅并无实际益处,反而容易被「浑汤」茶所引导,或者将差茶毫多少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优先标准。我就见过一位朋友,伸手抓干茶,一抓一手毛毛絮,然后他赞不绝口:「这个茶好,茶毫这么多!」泡出来,透过杯子看不到后面的东西,浑浊不堪,然而他坚持认为他那杯是好茶。 来源:信茶记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