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5682|回复: 0

40年来首次变革!住房模式出现两大改变,房地产新面貌未来可期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9-13 11:5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房地产发展历程
1978年,住房商品化、土地产权等观点首次被提出。1980年,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,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,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,也立下了房地产行业的首个里程碑。
历经40年的发展,每每有人回忆过去几年房价变化之快,新的一轮房价涨势就扑面而来,于是这些人又陷入了该早点买房的懊悔之中。不得不承认,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快,其中房地产行业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,早期人们购房需求旺盛,加上房子附加的投机属性,房子在市场上流动的速度非常快,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逐渐让房地产行业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。
不过,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,房地产由于本身不成熟、不健康的发展,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。比如前几年流行的“房奴”一词,指的就是高房价下购房者身处的困境。此外,待住房需求逐渐被填补后,房产流动性差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碍。
提到高房价的城市,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深圳,恰好也是40年前。1980年,深圳以“经济特区”之名,开始风云变幻,矮屋变高楼,农田变大道。眨眼间,已从小渔村变成大都市,一跃成为了房价领跑城市,也成为了其他城市发展的风向标。不过与此同时,深圳也是炒房客最喜欢的城市,除了中心城区之外,偏远城区也成为了炒房客聚集之地,所以深圳房价很难降下来也是这个原因。


深圳官宣,学习“新加坡模式”
回顾之前两个月深圳发生的大事,有关房地产的只有一条:7月中旬的时候,深圳楼市进行了调控,一共提高了6项购房门槛。调控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,短短几天,多地二手房挂牌价格直接下跌了5%~20%不等,可见深圳楼市泡沫之大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今年楼市调控这么密集,深圳调控只是其中之一,没有什么特别的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在深圳进行调控之前,深圳住建部曾前往长沙进行过交流学习。为何要学习长沙?前不久,官方媒体央视新闻发表过这么一篇文章:《如何实现房住不炒?长沙这么做》。
长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,近几年发展速度相当之快,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,年度GDP也在几年前突破了万亿大关。特别是长沙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,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。1、2019年城市GDP排名中,长沙排在第13名,且增速在前20个城市中是最快的。但是长沙的房价却根本排不上号,甚至比很多三四线城市都要低。2、中商产业研究院发表了2019年50个典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,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深圳,比值为36.1,而排在50名的刚好是长沙,比值为6.4。


从上面的例子中,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:
  • 脱离了房地产,经济发展也能很好
  • 深圳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城市
  • 深圳楼市调控前,都会有相关动作
前不久,深圳公开表态:“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,将来深圳市60%的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者出售的住房中”。
这次公开表态可谓含金量巨大,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“新加坡模式”。上世纪60年代,新加坡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房荒,仅9%的居民能住上像样的公共住房,1964年,新加坡政府推出“居者有其屋”计划,并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(HDB)负责房屋五年发展计划的制定,公共住房出售、出租、翻新、管理和办理抵押贷款等。
1985年,新加坡居民公共住房比例已经超过了70%,此后多年,一直维持在80%的水平,且公共住房的价格仅为私人住宅市场价格的1/3。
总结一下“新加坡模式”的特点:供应足、价格低、分配公平。
如今新加坡的房产自有率超过90%,领跑发达国家;商品房价格近二十年间每年上涨幅度不足1%,远低于通货膨胀率,切实做到了“房住不炒”。而善于学习、敢于落实的深圳,学习“新加坡”模式,再适合不过了。并且作为房地产行业领跑的城市,今后也会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。


开发商手上的“西瓜”要碎了
说完了房地产行业发展,再来谈一下购房者面临的问题。个人认为,当前最困扰购房者的购房难题有三点:公摊面积、霸王条款以及预售制。公摊面积意味着你买100平的房子,到手可能不足70平,面积缩水严重。霸王条款则是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签订的不公平合同,对今后居住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。而可能造成麻烦最大的就是预售制了。拿到手的房子和预期不一样、购房缴纳10%左右的“茶水费”、拿房时间长等问题比比皆是,更为重要的是,购房者可能房子都拿不到。
前不久,石家庄一个宣称投资了170亿元的超级大盘,后来由于经营不当变成了“超级烂尾楼”又一次登上了热搜。如今这个烂尾楼已经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网红地,不少年轻人过来在这里打卡、拍照留念甚至拍摄婚纱照。另外一个地方的烂尾楼,无房可住的购房者们,只能拿布将空层挡住,然后牵一个灯泡,搬一张小床,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。


对于预售制,很多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开发商手上的“西瓜”,也就是想怎么分、如何分,都由自己说了算。
不过这一次,开发商手上的“西瓜”可能要碎了。
由于近几年烂尾房数量增多,多家媒体对于这个现状进行了批判。经济日报前不久发文称:预售制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,质量纠纷、延期交房、烂尾等情况频现。无独有偶,中青报最近也发表了文章,认为烂尾房与预售制度有直接关系。预售制度频频被点名,说明其本身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。
那么预售制有没有取消的可能呢?答案是有的!
早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,人口居住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商只能多建房子,但是很多开发商本来就是处于高负债状态下运营的,资金成本有限,没有盈余能力盖房。这时候预售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,通过提前筹集资金,能够盖更多的房子,同时也解决了人口的居住问题。


那么就目前来看,预售制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,也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。因为现在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已经发展到后期,住房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。另一方面空置下来的房源完全足够解决剩余需求的问题,有专业机构对于空置房源进行过计算,如果加上开发商手上的空置房源,那么国内现在空置的商品房数量已经达到了2亿套,足够5亿人居住生活。
部分购房者会有这样的担心,因为期房相较于现房来说还是便宜一些,如果取消预售制的话,那么可能会导致房价上涨。事实上,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,取消预售制不仅不会提高房价,还有助于减少楼市泡沫。很多开发商在出售房源时,承诺期房价格优惠10%,很多购房者和投资者看中了价差,纷纷买房。等到现房出来后,开发商往往会将价格提升到15%~20%,营造自己“说话算话”以及“买期房就是赚到”的错觉,这样一番操作后,无形中将房价泡沫提升了15%~20%。
取消预售后,失去了这一部分价差,一方面投资者对于购房会更加谨慎,不敢贸然跟进。另一方面,预售制取消后,没有期房和现房价格进行对比,购房者感受不到其中的价格差。如果开发商自己提高价格后,房价高了也不会有人买,因此开发商也不会提高价格了。


总结:不管是深圳带头学习“新加坡模式”,还是“预售制”的取消,都是值得期待的,住房模式的两大改变将使得房地产“旧貌换新颜”,“房住不炒”一直都是需要贯彻落实的核心理念,房子是刚需品而非投资品,更不是有钱人之间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。对于购房者来说,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房子,才是房地产发展的最终目标。(来源:今日头条 财经前瞻)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8-10 21:59 , Processed in 1.149230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